4月27日下午,我院院長魏少忠做客第18期教授紅講堂,以“新冠肺炎的防治措施與體會”為題,分享他堅守抗疫一線70餘天的所見所感。講堂由生科院黨委書記和希順主持,中科院院士張啟發等近300餘名師生參與了本次線上活動。
挺身而出,數百名醫務人員奔赴前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魏少忠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間節點講起,介紹了抗疫期間武漢市各大醫院的防控情況及市内醫療救治資源概況。他講到,從外派醫療隊号召下達之後,省腫瘤醫院作為一個非定點、非發熱門診醫院,短短1天内集結了4支醫療隊,分赴雷神山醫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洪山區石牌嶺方艙醫院等進行專業援助。
“為了我們的城市,向疫情主戰場挺進。”作為雷神山醫院的首支醫療隊組成部分,在雷神山第十五病區,醫療隊成員化身裝修工人,搬運、裝卸、調試、維修……腫瘤醫院“90後”小護士朱亞,隻身搬運醫療設備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被網友們親切的稱為“最美搬運工”。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醫療隊承擔着四分之一的床位,更是創造性地成立了患者臨時黨支部、患者臨時病區區長管理模式等,被所有方艙醫院進行借鑒推廣,對穩定患者情緒、調解醫患糾紛起到了積極作用。洪山區石牌嶺方艙醫院則再次見證了“中國速度”,從接到命令,到改造學校,再到收治病人,僅僅2天時間,極大緩解了當地輕症患者的救治壓力。
除卻同時為5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提供核酸檢測,檢測近8000人次外,省腫瘤醫院也是武漢市最早收治非新冠患者的醫院,住院率遠超綜合醫院,“每一位腫瘤病人都不能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魏少忠直言收治非新冠患者的任務之重、風險之大,但省腫瘤醫院不斷擴大接診範圍、逐漸開放病房,隻為給病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憶及當時退休同事就診的艱難經曆,魏少忠說:“特殊時期,患者的求醫需求迫切,我們醫護人員又怎能不迎難而上、奮不顧身呢?”
科學防治,讓防控舉措更有力有效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控疫情的兩大主要措施。談及省腫瘤醫院在疫情防控方面所做的工作,魏少忠将院内“無醫護人員感染、無患者家屬擴散”的成績歸因于科學防控措施。通過組織領導、“清潔”院區、分級防護、通道管理、病區分區、院感控制、消毒管理等多方面的防控工作介紹,魏少忠為大家展示了如何嚴守“入口、監測、隔離、質量”四大關。省腫瘤醫院創設推行的科級院感控制被美國放射治療協會會刊之一《Advances in radiation oncology》和歐洲腫瘤放射治療協會專業著名綠皮雜志《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刊登推薦,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傳遍全球。魏少忠講到,為減少患者及其家屬院内停留時間,醫技科室要做到快檢、快出、快報,“阖院上下奮力與時間賽跑,盡可能降低往來人員感染可能性”。
比起陽光下的對手,顯然潛伏在暗處的敵人更為可怕。針對大家普遍關注的無症狀感染者,魏少忠用具體生動的語言解釋了無症狀感染的定義及兩種情形,并警示師生“病毒沒有特效藥”,呼籲廣大師生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自身抵抗力、堅持做好科學防護工作。
生命至上,腳步與身影诠釋逆行者的英雄本色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魏少忠對無數與他一路并肩作戰的“戰友”們表達了感謝。他表示,在派遣醫療隊奔赴前線之際,無數醫護人員主動請戰,“90後”“95後”也成為抗疫工作的中堅力量,黨員同志更是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産黨人的使命與擔當。一份份奔赴一線的請願書、一個個飽含責任擔當的鮮紅手印,是對“共産黨員”四字的生動诠釋。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魏少忠隻是簡單地用“忙碌”一詞概括了他70餘天不簡單的一線抗疫經曆:“每天把各類事項安排妥當後就已經到了淩晨兩三點,我們完全沒有時間考慮害怕,隻能盡全力搶救生命。”他表示,正是是日夜奮戰的白衣戰士,為人民群衆築起了生命安全的堅強防線。談及當下疫情防控形勢,魏少忠在對全國疫情整體積極向好的态勢表示喜悅的同時,亦心系海外師生,關心全球疫情發展狀況,期盼早日打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人物簡介】魏少忠,教授,中共黨員,現任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二級主任醫師,湖北省腫瘤醫院大腸癌、腎膀胱前列腺癌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胃腸腫瘤、泌尿男生殖系腫瘤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級科研項目,在醫藥衛生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