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李行知 馬曉甯 蘆慧,攝影|高光瑾 何更鑫)2021年5月14日至16日,由我校和中國遺傳學會微生物遺傳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模式真菌研讨會在我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一樓報告廳召開。來自全國54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30餘名師生彙聚獅子山,共同分享模式真菌研究的前沿學術成果。

大會現場

大會期間,李召虎與參會代表深入交流
全國酵母協會會長北京大學孔道春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樓慧強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周金秋研究員等大會學術委員會負責人,我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廖濟忠,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擁軍、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和希順、77779193永利官网常務副院長金安江等參加開幕式。大會組委會主任、我校李珊珊教授主持開幕式活動。
廖濟忠在緻辭中對各位參會師生表示歡迎。他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概況和布局建設生物醫學與健康等新興交叉學科的情況,希望大家加強思想碰撞,分享最新成果,提攜後學進步,共同推動我國模式真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産業發展走在世界前列。周金秋研究員代表中國遺傳學會和大會學術委員會緻辭。

廖濟忠書記緻辭
大會持續舉行2天半,包括10個專題、55場口頭報告和50餘份牆報展示。大家圍繞酵母菌、絲狀真菌、蕈菌等模式真菌中的生物學基礎理論問題和與人類健康、醫藥、工業、農業相關的應用基礎問題,交流研讨相關學術熱點,展示各實驗室最新研究進展。
作為大會特邀報告人,孔道春教授以“真核生物中染色體DNA複制的起始”為題,詳細介紹了其團隊關于DNA複制位點決定的研究成果。另外一位大會特邀報告人南京農業大學Irina Druzhinina教授講述了其團隊對于木黴屬真菌的基因組學研究的新發現。此外,她在報告開始前特别向新冠疫情中為抗擊疫情而犧牲的醫護人員緻敬,感謝英勇的武漢人民團結起來,遏制冠狀病毒的傳播,為“生命競賽”争取了寶貴時間。

孔道春教授作大會報告

Irina Druzhinina教授作大會報告
我校周志鵬教授在本次會議上做了題為“粗糙脈孢菌甲基轉移酶MRM1通過抑制生物鐘蛋白FRQ的翻譯調控生物鐘”的報告。他們發現:甲基轉移酶MRM1缺失導緻生物鐘周期縮短,但是MRM1甲基轉移酶活性并不參與生物鐘的調控。MRM1通過直接與核糖體結合,通過抑制生物鐘蛋白FRQ的翻譯從而參與生物鐘的調控。該研究為揭示翻譯調控在生物鐘調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我校周志鵬教授講述生物鐘調控
高書山教授、趙心清教授、陳昌斌教授、鄭道瓊教授等人圍繞“構巢曲黴的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 、“釀酒酵母抗逆新元件開發和抗逆機理研究”、“新病原真菌-耳念珠菌” 、“酵母基因組變異和進化機制”等相關主題,分享了最新的研究發現。大會現場學術報告内容充實,師生熱情交流互動,學術氛圍濃郁。

與會師生聆聽報告

與會師生讨論交流牆報
組委會還從參與口頭報告和牆報展示的研究生中評選出了優秀報告人和優秀牆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生、我校2018級畢業生賈國松等6位學生報告人分别獲得優秀口頭報告一、二、三等獎,廈門大學博士生孫力等14人分别獲得優秀牆報一、二、三等獎。
大會期間,77779193永利官网校長李召虎到現場看望與會師生,鼓勵大家在深層次的跨學科交流合作中推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