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生物醫學與健康學術研讨會在我校舉行

訪問次數:發布日期:2022-01-10

(通訊員 羅文龍 邢雨生 蘆慧 王藝琪)1月8日,生物醫學與健康前沿學術研讨會在我校農科樓C605舉行。本次會議由我校77779193永利官网、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洪山實驗室和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舉辦,共有20位高校學者圍繞神經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營養健康及有關工具研發為主題作學術報告,80餘名師生參與研讨。

研讨會上,77779193永利官网常務副院長金安江向與會學者和師生表示歡迎。他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概況和科學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師生通過學術研讨會加強交流,碰撞思想、激發創新、促進合作,共同推動武漢生命健康研究走向全國前列。

研讨會現場(1)

在神經生物學主題交流中,劉劍峰教授以“GABAB受體的激活機制”為題介紹了GB1/GB2形成異源二聚體的激活方式及結構基礎,以及GABAB受體參與的下遊信号通路。馬聰教授講述了突觸囊泡胞吐與分泌機制以及Munc13如何介導囊泡的活化,從而幫助突觸前實現快速的神經遞質分泌。曹罡教授則從DNA空間組學,RNA空間組學,蛋白質空間組學等多個方面介紹了關于單細胞生物大分子空間組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張曉妍教授介紹了高爾基體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高爾基體如何通過GRASP55響應外界壓力,參與自噬。董志強教授講述了基于單細胞及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解析斑馬魚神經發育,小鼠卒中等過程中的細胞類群和分子表達變化。高尚邦教授則分享了運動的神經環路。

在腫瘤生物學主題交流中,陶偉偉研究員以“膠質瘤幹細胞: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的中樞”為題,介紹了BMX-STAT3信号軸、SATB2蛋白、DNA-PK等對GSCs功能調控以及GSCs與微環境存在相互作用。何春江教授報告了環狀RNA代謝與腫瘤發生發展,以及其作為診斷标志物和疫苗的載體的潛能。湯子建教授展示了熱激因子1在腫瘤中被激活及促進腫瘤發展的機制。李禮研究員分享了基因組中非編碼調控元件及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郭安源教授、薛宇教授、張新軍教授和包文骀老師則圍繞腫瘤生物信息學方法、蛋白質組學中的機器學習、Wnt抑制分子Tiki和鐵死亡機制講述了最新科學研究進展。

在營養健康主題交流中,陳振夏教授以“黑米營養與人體健康”為題目,向大家介紹了黑米大于“米加黑”的營養價值,以及黑米飲食具有延年益壽的巨大潛力,并通過人群升糖試驗證實了黑米具有較低的升糖效益,且存在明顯的性别差異。張敏教授以RNA結合蛋白RBM24RBM38為切入點,介紹精神壓力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以及通過納米抗體開發藥物的可能性。張珞穎教授介紹了睡眠與晝夜節律中H2BK17pr 的功能和重要性。陳衛華分享了結直腸癌以及肝硬化患者腸道微生物的特征,以及腸道菌群幹預療法。甯康教授面對海量的微生物數據,運用AI大數據整合技術,将微生物組大數據應用于結直腸癌進程的預測。

研讨會現場(2)

會上,師生就GABAB受體獨特的激活方式對藥物開發的啟示、WISP1GSCs功能調控中的比例、全腦鈣成像前景、黑米營養健康成分等問題開展熱烈讨論。

認真聆聽的師生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劍峰在閉幕式上表示,本次“雙華”研讨會是一場豐盛的學術大餐,新的一年将持續推進雙方學術研讨常态化,促進青年學者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