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魯友明教授做客南湖生物醫學講壇

訪問次數:發布日期:2022-03-31

(通訊員 張若琳)329日下午,我校南湖生物醫學講壇于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樓報告廳舉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基礎醫學院院長魯友明教授應邀做客,并作了題為“神經元功能分類”的精彩報告。

魯友明闡述了人腦860億個神經元的形态及功能多樣性。每種神經細胞依靠突觸傳遞進行神經信号交流,而神經信号交流經過長時程的易化或強化可引起突觸可塑性變化,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他還詳細介紹了神經突觸與可塑性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進程。調控不同神經元的關鍵因子千差萬别,因此,掌握每種類型的神經元特異性功能及其關鍵調控因子,以及神經元間的聯系過程十分必要。

魯友明還對團隊近年來的工作進行了系統介紹。團隊通過單細胞測序及多組學分析,找到多個功能神經元類群的标志性基因,并構建了相關轉基因小鼠517株,飼養小鼠7萬餘隻,用于神經元分子、結構、生理與行為的多樣性研究。他指出,不同種類的神經元執行的功能亦有不同,Htr2c陽性神經元可調控小鼠的注意力。COCH神經元表達特異性基因Mtf1Cacna1h,可激活COCH神經元,通過與外側隔的GABA能抑制神經元亞群交流,爆發動作電位并引起社交應激誘導的焦慮行為。

他還提到,膽堿能神經元在海馬區中執行記憶功能,約有40%的膽堿能神經元表達D28k基因,通過構建不同熒光标記的小鼠,将D28k+D28k-兩種膽堿能神經元進行特異性标記,并對兩種細胞類群的生理功能和分子表達特性進行了系統解析。其中,D28k+的膽堿能神經元,可以起到調控焦慮情緒的作用,而D28k-的膽堿能神經元則參與學習記憶能力的調節。

報告結束後,在場師生就海馬區神經發生、苔藓細胞在精準記憶中的功能、神經遞質的血腦屏障通透性以及腦損傷後神經重塑等科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