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高安然)5月11日下午,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院與轉化中心主任徐富強教授做客第七期生物醫學與健康前沿論壇,在農科大樓C605學術報告廳為百餘名師生帶來了以“生命科學與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的研發、制備、應用和評價”為題的報告,為大家介紹了應用于神經科學和細胞基因治療中的各種病毒載體。
徐富強教授首先為在座的師生們講述了科學研究到産業的構成體系,他表示目前基礎研究和産業化、商業化是非常繁榮的,但中間最重要的轉化研究環節最為薄弱的。徐富強教授整合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病毒學、合成生物學等科學領域以改造、制備、應用和評價研究病毒載體的工作,正是一種重要的轉化研究,他激勵研究生們今後為轉化研究舔磚加瓦,加速基礎和應用科研向産業化和商業化邁進。
接下來,徐富強教授以活潑生動的筆畫構字、字構詞、詞構句的比喻方式,形象地描繪了神經元環路的基本任務:神經元環路是由神經元間近千億的上下遊選擇和數萬條聯系的立體并聯結構所形成的介觀層次。同時,他介紹了包括PRV、AAV、CAV、SFV、HSV、VSV、AAV-RV/PRV、AAV-HSV、AAV-VSV在内的,用于解析神經元形态和功能、神經環路結構示蹤及功能操縱和神經環路活動狀态檢測的不同類别的病毒工具,使得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可視化,且可通過擾動和操控以确定潛在治療靶點和治療策略。
病毒載體工具也能在細胞基因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的細胞基因治療技術十分薄弱,國内聚焦病毒載體研發的團隊少、病毒載體大規模制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技術,因此行業基礎研究、成果轉化、藥物研發、評價監管很難高質量發展。基因遞送在細胞基因治療中為卡脖子技術,而病毒載體工具的優勢使其在基因遞送中處于統治地位。其中,腺相關病毒的低免疫原性、安全性、高靶向性和易改造性等優勢使其脫穎而出,徐教授主要介紹了腺相關病毒載體的改造和大規模制備途徑以及其在杜氏肌營養不良疾病中的應用,提出了安全、有效、經濟基因治療的美好願景。
參會師生圍繞病毒載體的研發和應用、細胞基因治療管線的開發以及轉化研究的重要性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