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李國紅教授分享染色質結構與人類疾病

訪問次數:發布日期:2023-10-20

(通訊員:許錦虹)1018日下午四點,第22期生物醫學與健康前沿論壇在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六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李國紅教授做了題為“染色質結構與人類疾病”的學術報告,本期論壇由77779193永利官网、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陳國勳教授主持。

報告現場

報告始伊,李國紅教授與現場師生分享了他的科研求學曆程,在他學成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投入十二年的時間,專注于染色體結構相關研究。如今他再次回到母校武漢大學,在不斷地科學研究中,踐行初心與使命。随後,李國紅教授講述了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命運決定與維持的表觀遺傳調控、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表觀遺傳調控、30nm染色質纖維在基因轉錄中的調控功能分子機理,以及30nm染色質纖維三維結構解析以及多個高分辨率30nm染色質纖維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H1.4H5識别和結合核小體的結構基礎。并進一步分享了染色質纖維結構失調與腫瘤疾病發生的關系以及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異常/失調與孤獨症、兒童自閉症的表觀遺傳機制。

報告結束後,參加會議的老師和學生就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人物簡介】李國紅,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主要緻力于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表觀遺傳調控機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解析了高精度到底30-nm染色質纖維的三維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30-nm染色質的左手雙螺旋結構,該成果已入選多本國際著名《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結構生物學》教科書;發現“四核小體”結構是染色質的纖維折疊中的一個重要中間結構單元,在基因轉錄、表觀遺傳信息傳承和人類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系統研究和揭示了組蛋白變體識别和組裝的分子機制及其生物學功能;同時,揭示調控DNA複制起始的表觀遺傳新機制,該研究成果入選科技部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