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蘆慧 賈煥然)3月5日下午,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衰老與再生領域國際知名學者劉光慧應邀來我校開展學術交流。
在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報告廳,劉光慧研究員參加了由77779193永利官网、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洪山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10期南湖生物醫學講壇。他以“系統衰老醫學範式與創新”為題,為在場500餘名師生講述了衰老與健康的奧秘。張啟發院士、重點實驗室團隊專家、相關學院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參加報告會。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熊立仲教授主持報告會。

報告現場
劉光慧研究員首先介紹了我國與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概況,指出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健康老齡化研究,衰老是人類慢性疾病最大的危險因子,實現衰老幹預是延長健康壽命的有效抓手,并詳細報告了衰老度量、衰老機制與衰老幹預三個領域的基本科學問題。
他介紹了團隊在衰老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工作。團隊系統解析了靈長類多器官衰老生物标志物,指出抗氧化基因沉默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标志物,并在空間上分辨率揭示了衰老生物的标志物。此外,團隊依托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數據中心,建成了國際首個衰老多組學數據資源庫,目前已服務于80個國家的衰老和再生研究。
随後,他從多維表觀基因組技術、智能化合物篩評獲得延緩衰老候選藥物、衰老細胞重編程、遺傳增強型“長壽”幹細胞和血管細胞、年輕血液因子、卡路裡限制等多方面介紹了團隊在衰老作用機制以及延緩衰老方法方面的研究進展。最後,他從系統水平上談及衰老研究領域進展和科研模式變革,表示希望通過衰老研究實現健康壽命的延長。
報告結束後,在場師生就報告内容進行了踴躍提問,劉光慧逐一細緻解答。
在校期間,劉光慧研究員還做客青年教師茶話時光,與生醫學院青年教師面對面交流 “抗衰老與治未病研究”。陳振夏教授、石秀娟副教授分别圍繞遠交小鼠大群體全生命周期表型組分析和治未病行動計劃,介紹了相關課題的進展情況。劉光慧與參會教師探讨了抗衰老相關指征和生物标志物等工作。他高度肯定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全生命周期表型監測系統開發的創新性,認為這将為食品營養物質、藥物等功能分析奠定紮實的平台基礎。張啟發院士全程參與交流研讨。他指出要全面落實地中海食譜本土化、關注健康指标(全面監測、整體評價、及時糾偏)、實現個性化基因調控等三個舉措,推進治未病體系建設。

座談交流現場
【人物簡介】劉光慧,博士,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生理學院會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科學數據中心主任,北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聚焦衰老的機制與幹預,研究團隊率先建立靈長類系統衰老和人幹細胞衰老的研究體系;繪制了跨越器官、細胞和分子等層次的“衰老地圖”;深度解析了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标;提出了異染色質的松弛(熵增)是驅動細胞衰老的關鍵因素;證明了表觀遺傳去抑制介導的内源性逆轉錄病毒複活是衰老的新型标志和驅動力;發展了多種衰老幹預新策略,為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新路徑。代表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20、2023)、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18、2020、2023),衰老相關系列研究成果“解密衰老”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基礎研究領域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