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

裴端卿教授解秘“再生心髒”

訪問次數:發布日期:2024-05-08

(通訊員 張若琳)57日下午,我校校友、西湖大學裴端卿教授應邀來我校開展學術交流。在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報告廳,裴端卿教授參加了由77779193永利官网、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洪山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11期南湖生物醫學講壇。他以心髒類器官的研究進展與應用為題,為在場數百名師生講述了細胞重編程機制以及心髒類器官培養技術的新突破。張啟發院士、重點實驗室團隊專家、相關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和學生參加報告會。

報告現場

裴端卿教授闡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機制研究的必要性,并指出MET可驅動體細胞發生逆轉,進入重編程,并且證明多次由METEMT的轉換有利于提高重編程的效率。進一步指出Vitamin C促進iPSC誘導效率的關鍵機制,對iPSC的定向分化過程進行了系統分析。

随後,他介紹了團隊在人尿液上皮細胞重編程為中胚層前體細胞的機制研究,提出了體節發生的兩個關鍵進程調控機制、細胞命運調控中染色質開關的二元轉變機制與假說。通過建立體節發育過程中的體外穩定培養體系UC-UiPSM-UiSomitoid,為研究體節發生及應用機制奠定基礎。

他重點介紹了心髒類器官培養的突破性進展。通過一系列分子化合物進行誘導,可将iPSC定向分化為帶有腔室的心髒類器官。該類器官于第11天形成腔室,可穩定培養至3個月以上。單細胞測序結果顯示心髒類器官已包含組成人體心髒的所有細胞類型,團隊對調控腔室形成的關鍵機制進行了深入解析。最後,他從發育機制、藥物研發、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等多方面展望心髒類器官的應用領域,通過展示體外培養的跳動的心髒視頻,展現出心髒類器官在心血管健康維護和疾病治療領域的新希望。

報告現場,在場師生就報告内容進行了踴躍提問,裴端卿教授逐一細緻解答。

據悉,本次學術論壇也是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成立三十周年慶典活動之一,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熊立仲代表學院向裴端卿教授贈送三十周年院慶手工制作校園植物标本禮。

來校期間,裴端卿教授就運動健康管理等主題與我校77779193永利官网治未病研究團隊開展了交流研讨。


【報告人簡介】裴端卿教授, 1984本科畢業于我校農學專業,1991年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6 9 月至 2004 7 月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藥理系,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 年回國,受聘于清華大學;2004 8 月受聘于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長、院長、研究員、博導;2015 10 月起,開始籌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2020 5 月加入西湖大學。裴端卿教授主要從事細胞命運決定機理、體細胞重編程技術與機制、功能性細胞的制備及其臨床應用、幹細胞多能性方面的研究。裴教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 iPSC 過程 EMT/MET 偶聯的現象;他發現并闡明了維生素 C 大幅提高 iPSC 誘導效率的機理,在世界首次建立以人尿液中上皮細胞為起始細胞的 iPSC 誘導方法,建立了多種遺傳疾病的 iPSC 庫,并将人尿源上皮細胞直接誘導成神經幹細胞等;裴教授還在世界首次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


Baidu
sogou